盛夏時節
城市道路正遭遇
“冰火兩重天”?的嚴苛考驗
烈日將路面?“烤”?至 60℃以上
瀝青仿佛被曬化的糖漿
汛期暴雨又化身?“突襲者”
隨時可能侵蝕路面根基
港灣市政建設公司組建專業施工隊伍
帶著一套?“季節適配方案”
為道路筑牢?“雙季防護屏障”
瀝青路面在夏季正午成了“高溫易感體”,60℃的地表溫度極易出現路面軟化、泛油等“高溫病”。市政施工隊創新采用“時間差作業法”:天剛蒙蒙亮,攤鋪機便伴著晨露啟動,確保瀝青拌合料在160℃的“黃金溫度區間”完成攤鋪碾壓,牢牢鎖住路面強度;當日頭升至最烈時,施工人員即暫停露天作業,將工具規范收納后,前往臨時搭建的遮陽休憩區休整。“寧舍高溫工時,不松質量標準”的施工準則,從工序源頭規避了高溫環境對瀝青攤鋪壓實度、黏合度等關鍵指標的不利影響,為路面施工質量筑牢首道防線。
?
施工場上的“細節控”們,人人懷揣一本“天氣密碼本”:清晨見朝霞鋪滿天空,便在本子上標注“高溫預警”。正午時分,灑水車準時沿主干道巡回,水霧掠過發燙的瀝青路面,蒸騰起的白煙如同給路面披上清涼“紗衣”,既降溫又防泛油;傍晚觀云層發灰,便圈出“降雨可能”,灑水車隨即切換任務模式,重點為路面小裂縫、淺坑洼“補水養護”,通過保持瀝青韌性,降低雨水滲入風險。他們還會扛著掃帚趕往排水溝,趁著雨后清理落葉淤泥,連雨水井箅子都要逐個掀開檢查,確保汛期雨水能順著“脈絡”快速排走。
這場盛夏的“雙考”里,沒有智能設備的酷炫操作,卻有“土辦法”里的大智慧:高溫天跟日頭賽跑,雨天里跟積水較勁,把每個施工環節都調成“應季模式”。